没有机会,是弱者最好的供词,也是输家常用的借口。
今年的母婴市场是一面镜子,悲观者和乐观者、积极者和消极者、善守者和善攻者在镜子前呈现不同的面貌;今年的母婴市场也是一道认知和选择的鸿沟,将市场参赛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就像在有些人看来,特配粉已进入到一个新机遇时代,而有些人还停留在片面地认为特配粉消费者教育难度大的阶段。人真的永远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所以先从改变对市场的认知开始吧。
去年上半年奶粉圈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特配粉的“十宗最”,刚需之下,亟需政策呵护!》将当时特配粉的发展情况总结凝练为“十宗最”。
从今天的特配粉市场来看,诸如最专业、最刚需、最含金、最烧钱、最抢手、最机会等依然适用,不过在近两年国家政策和监管的推动下,在品牌和渠道的教育下,特配粉的市场大环境已然发生一些变化。
从生产端到消费端
政策逐步完善带来新机会
从2019年7月1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特医的注册管理制度拉开序幕,到2019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成立了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强调推动特医食品规范化应用,再到2019年《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发布……
今年8月,国家医疗保障局更是向各省市发文,针对特医食品拟增加进“其它收费项目”向各省市征询意见。该征询意见发布的背后,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特配粉相关国家政策从生产企业的注册审批、生产许可进一步覆盖到流通环节和收费标准,从对生产端的严格要求到对消费端的关注促进。
并且据了解,针对行业标准不统一、临床应用不规范、部分特殊消费者负担重等问题,此前江苏、河北、上海等省市已发行特医食品纳入医院正规收费系统相关征求意见稿或试行方案,浙江等省已将苯丙酮尿症特医食品纳入医保范围。而这无疑能在便利医疗机构和消费者的同时,加强消费者对特医的认知。国家政策推动下特配粉市场有望迎来全产业突破。
从监管到防范
市场有序发展耕耘好机会
2020年5月,固体饮料冒充特配粉导致“大头娃娃”的事件可谓是给特配粉行业带来了较为深刻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于特配粉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另一方面渠道端和消费端对于特配粉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具体反映,我们或可从2组数据中窥见一二。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显示,2020年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9.91%,是34类抽检食品中合格率最高的1项;今年上半年抽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291批次,合格率100%。
近日,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共注册固体饮料企业379家,同比减少57%,十年来首次呈现出减少趋势。
并且近两年国家严格打击食品夸大和不实宣传,这无疑更能推进特医市场的健康有序,促进其中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减少特配粉被消费者误伤。
从人群到认知
消费者教育成就大机会
据艾媒数据,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5.9亿元增至2020年的77.2亿元,扩大了近3倍,预计2021年将增至100.1亿元。并且基于巨大的特医消费人群,随着消费者对特医认知地提高以及特医食品在临床营养支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市场规模值得期待。
奶粉圈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就有部分门店反馈,感觉现在过敏的宝宝越来越多了,“这个月开了6个新客,其中就有4个过敏体质的宝宝”“现在婴配粉动销本来就困难,上个月特配粉比婴配粉销量还好”“刚刚才到了一百听优博敏佳的货”“今天有2个消费者来问肽敏舒,但是门店缺货了,也不敢和用户推介其他产品”。面对越来越多的特医消费者,可能是这类宝宝的确增多了,也有可能是消费者的认知提高了。
文章推荐:
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科教育“质效双增” , 南京市五大名
赣云看点丨2021高考加分政策出炉!这五大新变化考生必知……
质心教育:2020年五大学科竞赛收官报告!用数据说话,全面解读
2021国考公告解读:国家公务员招录政策稳中有变 考生须关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