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世界名校的美好愿望让不少学生和家长为之怦然心动,不用参加国内高考直接到国外读名校,揣着这样的念头,一批批高中生为了“洋文凭”而前赴后继。不过,“洋文凭”可不是这么好拿的。为何有学生“光鲜出国”拿不到洋文凭?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更适合出国?什么样的“求学路径”能更快适应国外学习?
“SAT必须得考到2100分才能申请到好一点的学校,如果申请个中不溜秋的学校或是一个不上台面的文理学院,出国留学就没有意义了。”高三学生张东这样告诉记者。为了备战SAT,张东放弃了高三的专业课,除了回学校参加考试,基本上每天专门到英语培训机构去集中精力学单词背短语,大有刷不过2000分誓不罢休的架势。
虽然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后有可能将SAT刷过2000分,但其实这样高分的背后是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达不到这么高,出国后这种弊端就会显现,老师全英文上课的内容依然听不懂,出现严重的不适应现象。而且出国后也不能松口气,大学里也一点不能放松,要想在同届同学中脱颖而出,不但要学业成绩够出色,更要具备出色的个人能力。小编认为,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试,只有当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SAT的高分才会水到渠成。因此,想要SAT出高分的同学,一定要加强自己基础知识的积累。
怎样的学生才适出国呢?
很多家长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觉得在国内考试无法过关的孩子更加适合出国,‘洋文凭’更加好拿,但实际的情况是,优秀的学生才有选AP课程的资格,而且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演讲、调研和论文的能力,孩子出国后依然会问题重重,甚至出现重新回国‘回炉’的情况。
选择出国留学,必须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由于走出国门后,孩子会和不同文化的人接触,所以,对于孩子的自信、自控能力、自律、自强和自我竞争都是个极大的考验。
其次,中外教学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国外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语言要求更高,比起国内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强调,外教会更加看重批判性思维,强调“你的想法”,所以,按照每个学生的个性来设计成长方案,或者在国内提前接受国际部的教育,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能让孩子走出国门后更好地适应。
第三,孩子留学的经济因素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出国的费用,以及在美国读书的相关费用都比较高昂,所以更加适合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
文章推荐: